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从这一顶层设计看保险业两大利好信号!影响多大,挑战几何?

  • 2023年12月13日
  • 14:26
  • 来源:
  • 作者:新时代保险研究院

资本市场的低迷加剧了险资“资产荒”压力,在投资“寒冬”中,政策面进一步向险企吹“暖风”。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明确提到,在临港新片区内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支持保险资金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

从今年6月起,上海再保险国际板被按下了“加速键”:先是全面启动临港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建设,后来监管机构短时间内完成了首批进场机构的批设,再保险国际板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于11月被签署。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拥有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有助于我国保险业对标国际,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场景,让我国再保险市场从“单向开放”转型至与国际的“双向融合”。

再保险国际板按下“加速键”

险资通过“国际板”进行再保险业务交易,除了能让跨境结算更为便捷、提高交易效率,还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再保险,也被称为分保,主要是指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再次保险的行为,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再保险国际板于今年6月启航。6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与上海市市长龚正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启动再保险国际板。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上述细则提到,“通过平台审核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保费,按照境内新增和不重复计算原则,纳入全国各地区保险公司整体保费收入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这能改变过去国内险企的部分境外分入保费无法计入保费收入的状况,有助增加保费规模。

监管出台细则后,7家保险公司陆续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批复显示,平安产险、中华联合财险、安盛天平、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国任财险、阳光产险、紫金财险等7家财险公司获批在临港新片区开业。

在临港新片区迎来挂牌四周年之际,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再保险国际交易中心于今年8月20日正式揭牌。

紧接着,上海再保险国际板首单业务也迎来落地。11月6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指导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临港展厅完成再保险国际板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签署工作。

安盛天平首席执行官左伟豪彼时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不仅可以有效承接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为全球风险分散提供另一个选择,增强保险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的抗风险韧性;同时也通过在资源丰富性、承保能力综合性等方面的优势溢出,为跨境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支持,使包括安盛在内的保险机构从中受益。”

如何从“单向开放”转至“双向融合”?

目前,全球再保险市场主要由欧洲、北美、亚洲三大块组成,几乎集中了世界上90%的再保险业务。

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再保险市场经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扩大开放,市场规模增幅明显。越来越多的国际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通用再保险、法国再保险和汉诺威再保险等国际再保险巨头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不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再保险市场基本还处于“单向开放”的阶段,仍需要和全球再保险市场进行“双向融合”。

而打造再保险国际板,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交易市场,将加快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的转型升级。

“再保险能超越国界,影响全球保险市场市场的定价、承保和理赔规则,是国际经贸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具。” 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任春生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演讲表示。

12月8日,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在全球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极端气候频发和地区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再保险风险分散需求持续高涨,但供给却受投资浮亏和通胀预期下快速加息等因素影响大幅收缩。同时,国际再保险市场进入价格上升周期,费率涨幅明显。由此,类似风险在境内外的费率差较大,使得境外保费有向境内分保的需求。

周延礼认为,中国保险业面临构建“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以及承接和弥补全球再保险承保能力供给“缺口”的发展机遇。

对于国际再保险市场,中再产险在2023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上表示,2023年,国际再保市场呈现明显硬市场态势,费率大幅上涨,转分成本激增。受自然巨灾损失、经济通胀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因素影响,叠加全球再保险市场供给无明显增加,预计2024年全球再保险市场将维持硬周期,再保险费率仍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不过,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要高度重视国际市场业务所面临的相关风险” 。他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叠加厄尔尼诺带来的自然灾害影响、地缘政治影响等都给相关险种业务带来很多损失。全球通货膨胀对再保长期业务,特别是有长尾风险的责任险业务今后的赔付带来很大的压力。”

险资配置渠道有望再丰富

从国务院印发的《方案》内容来看,政策除了明确提出在临港新片区内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外,还支持保险资金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这一信息亦给行业带来利好信号。

有保险机构内部人士指出,目前险资配置较为依赖债券、银行存款等固收类资产,尽管这样的配置较为稳健,但在当前低利率、“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险资面临着投资收益上的挑战。此次,方案明确支持险资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长期来看可提升险资的配置效能,以多样化的工具对冲系统性风险、抵抗长期通胀。

其实,早在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也曾提及,探索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彼时,就有期货界专业人士分析称,黄金、原油在境外市场上作为同时拥有金融及大宗商品属性的产品,一直是最受欢迎的风险对冲工具,相信这类投资的限制放松后,外资机构将很乐意配置这类产品。

此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南军也曾撰文指出,整体来看,险资运用的可投资渠道稳步扩大,品类由最初的银行存款逐步丰富至当前的流动性资产、固收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以及其他金融资产五大类、数十个细分品类,境内至境外全覆盖。未来,考虑到满足不同保险资金委托主体的配置需求,如放开黄金等大宗商品投资,投资渠道有望继续丰富。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也曾表示,黄金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品种,随着我国黄金行业在机构投资政策方面取得逐步突破,将使得众多长期投资机构可以考虑将黄金纳入其在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方面的资产配置中。

不得不说的是,支持险资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等大宗商品,也与当前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相契合。

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不过,总体来说,无论是再保险国际板的加速落地,还是险资未来可参与黄金等大宗商品投资,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对保险机构的再保险业务水平、投资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头部险企无疑将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阅读排行榜

  1. 1

    从“顶流”保证续保产品停售,再议百万医疗险的突破与挑战

  2. 2

    上海保交所“掌门人”闪电更换:新任上位,旧任被查!

  3. 3

    锦泰财险高管吃紧:总裁尚未落定,三位副总接连出走!

  4. 4

    四次更名!富通保险变身“周大福人寿”,誓言创造超越保险的价值

  5. 5

    险企“换帅”风潮:因应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6. 6

    安心财险拟入“豪门”?国发集团“相助”,国资转化进行时!

  7. 7

    永诚财险股东接连求转让,“电力系”二次挂牌!新20年何以求稳?

  8. 8

    中信保诚变局:总裁轮换,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转型趋势?

  9. 9

    海保人寿“新五年”:总裁请辞,留任专抓“合规与风控”为哪般?

  10. 10

    上市险企首季保费“放榜”:跳出“规模论”,更应看什么?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近七成险企一季度车均保费不到2000元!业内:新能源车单均保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险企仍将争夺细分市场

  10. 10

    香港保险回血:内地访客“五一”冲刺买入多家险企节前提高预期收益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