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周评 | 国民养老保险曝光!为什么险企像“打酱油的”?

  • 2021年08月22日
  • 17:55
  • 来源:
  • 作者:玖亓校长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仅从名字来看,就散发着养老保险“国家队”的光环。


8月19日,中国保险业协会在其官网披露,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成立,注册资本111.5亿元。17家发起公司,银行系的理财子公司占据10席,持股比例也超过三分之二,是当之无愧的“银行系”。

险企则仅有泰康一家入围,不仅不是主角,连配角都算不上,更像是打酱油的。



险企被冷遇?


是险企遭受了冷遇,还是险企冷淡对待这件事?


既然是国家队,就代表了政府监管部门的意志,甚至是决策层的战略考量。


这个考量,最直接的是养老“第三支柱”举步维艰,而更深层次的是生育、养育、教育和养老的一揽子长短打改革,最后指向共同富裕。


现在看来,5月初公布的第七次“人普”数据,影响深远。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13.5%)。老龄化势大力沉,时移世易,不得不变。


按照政策设计,构成我们未来养老的应该有三笔钱:政府主导的社保基金,也就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养老金,即第一支柱;企业雇主发起的年金制度,即第二支柱;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即第三支柱。


财政压力日甚,企业税费亦难回旋,前两大支柱增量有限,第三支柱被寄予厚望。


然而,第三支柱迟迟难以破冰,占比微乎其微。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上偃旗息鼓,险企难以发力,因为这既涉及到财政部门的税收政策,又涉及到人社部门的养老账户,协调成本太高,最后险企只做了个寂寞。


为险企“量身打造”的试点不尽如人意,险企的“本职工作”也差强人意。长期以来,险企的养老保险业务,主要聚焦于专业门槛相对较高的第二支柱以及第三支柱的点缀,在第三支柱方面并没有展示出足够的实力,甚至足够的兴趣。


险企的兴趣在养老社区。就在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被公之于众的前后脚,根据媒体报道,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会同资金部拟联合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模式调研,包括业务背景、发展规划、运营模式等。


大型险企基本上都在重金发力养老社区,并以此来链接“保险+医疗+养老”,形成大健康的闭环。虽然目前赚不到什么钱,但是商业模式还是被业内认为能跑得通。


但养老社区毕竟不是第三支柱的主力形态,而发展第三支柱的政策拍板多年,局面迟迟打不开,得有打破常规的动作。


改革的策略是,你不动,就让别人动。把死水搅活,形成外围革命和条块竞争,以增量激活存量。


于是,“银行系”牵头成立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险企在第三支柱上成效并不明显是一大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资管新规即将“触线”,银行等机构,也需要找到新的长期赛道。




混业竞争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第三支柱市场,不是保险的专属经济区,而是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公海”。


在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之前,养老第三支柱市场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养老理财,基金公司发养老目标基金,保险公司发养老保险,最后变得大同小异,变成收益率比大小,而非差异化竞争。


在收益率上,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要胜过保险产品,因为后者的比较优势在于长期和保障,硬拼收益率是拼不过的。养老保险,虽然有“保险”二字,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视其为理财型产品。过去二十年,中国居民习惯了以一年期为主的理财投资,基金普遍拿不住,对长期产品缺乏认同。


而养老产品,核心就是长期。


银行和基金的养老产品,虽然在销量和额度上领先,但产品设计其实很难做到长期。很多时候,都设置一个若干年的封闭期,尽管相对其他理财、基金产品而言不短,但对接养老这样的长期乃至终身理财规划,意义并不大。因此业内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不过是套嵌着养老噱头的FOF产品,趸交大过定投。


当下,机构、产品都面临着与投资者理念的博弈,长期持有是一个需要不断说服、教育的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养老产品如果只是拼短期叠加短期的高收益,是应对市场之变的权宜之计,就很难真正把市场做起来。


这就是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出道”的背景。


养老第三支柱市场,既缺产品供给,也缺政策配套,还缺投资者教育。险企并非主力,也就遑论在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占据C位。“银行系”在养老理财方面意愿可能最强烈,在后资金池模式之后,理财需要为长期资金找到新的出口。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近日,多家理财子公司获得发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资格。“银行系”发力养老理财,政策正在为其打通绿色通道。


对于险企而言,深耕养老多年,也应该乐见养老市场做大,自己在养老保险方面的专业优势,才会更加有的放矢。


混业竞争,谁将养老优势落地,谁将长期理念落地,谁就将脱颖而出。至于竞争,险企不用想太多,竞争的要旨从来不是切蛋糕,而是怎么做大蛋糕。


未来,国民养老保险或许将成为打通各种金融养老的一大尝试。


阅读排行榜

  1. 1

    安心财险拟入“豪门”?国发集团“相助”,国资转化进行时!

  2. 2

    永诚财险股东接连求转让,“电力系”二次挂牌!新20年何以求稳?

  3. 3

    中信保诚变局:总裁轮换,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转型趋势?

  4. 4

    海保人寿“新五年”:总裁请辞,留任专抓“合规与风控”为哪般?

  5. 5

    上市险企首季保费“放榜”:跳出“规模论”,更应看什么?

  6. 6

    监管投石引路!让市场发现新能源车险的进击之道!

  7. 7

    从年报看上市险企投资“路线图”!利率在走低,险资如何布阵?

  8. 8

    从一季度银保涨跌,看“报行合一”引发的阵痛!增速下行,价值能否上行?

  9. 9

    经历三年考验,蔡强告别太保寿险!“长航行动”续航,谁接棒?

  10. 10

    车险再整顿:监管倒逼,险企施压!“返现”面临顶格处罚!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险企扎堆布局,有高端社区入住门槛达1888万

  10. 10

    新能源车保费高增长B面:“三高”难题亟待破解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