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从宁波模式看长护险探路:制度“全域化”!哪些短板待补齐?

  • 2023年11月23日
  • 11:38
  • 来源:
  • 作者:新时代保险研究院

孙子孙女承欢膝下,子女和谐生活美满,没事喝喝茶、下下棋、跳跳舞、唱唱歌、旅旅游,这或许就是年老之后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场景。

然而,理想总会被现实打败。

疾病缠身、出行不便、生活窘迫、儿女压力大……这些成为很多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当“变老”遇上“失能”,就像晴空突遇暴雨,体验感瞬间下降。而如何应对因“失能”带来的各种问题,成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在思考的问题。

好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成为很多家庭的希望。从2016年开始局部试点,到2020年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再到今天,长护险在我国已进行了长达7年的探路。

如今,这个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险种到底发展如何?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与实践创新”分论坛上,政府领导及专家学者给出了一些解答。

from clipboard

先来看一组数据:

国家卫健委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加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身体机能的下降,则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比例的16.6%。另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人,失能老人或平均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失能老人,家庭之痛,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失能老人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家人奔波照料,经济负担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了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基于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2016年我国开始长护险制度试点,此后政策支持更是接连不断。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重点解决失能老人群体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等措施保障失能老人群体利益。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又发布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已进行了长达7年的探路,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据悉,截至2023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人,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支出基金约650亿元。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曾公开表示,长护险制度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接下来,将加紧研究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服务机构管理、经办管理、长期照护师培训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办法,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

from clipboard

试点,是为了更好地推行。从目前来看,长护险试点已扩至49个城市,而试点的时间越长,其运作或更成熟,更具代表性。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早在2017年12月就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目前来看,宁波长护险试点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宁波模式”。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近800万宁波医保参保人全部被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宁波在省内率先实现了长护险的区域、人群全覆盖,城乡、身份无差别。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颜伟国表示,宁波全力打造了“甬有颐养”幸福民生品牌,全面建立资金筹集、需求评估、待遇支付、服务供给、经办管理五大体系,创新性构建“全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的长护险发展路径,形成了具有“宁波特点”的长护险制度体系。同时依托“甬有长护”数字平台,建立了从申请、服务、支付到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宁波长护险的运作模式,可以说具有一定参考性。

据宁波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进达介绍,宁波市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在长护险建设方面做到了制度覆盖“全域化”,服务供给“专业化”,服务监管“数字化”。在“三化”协同推进下,宁波为全市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为全省乃至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宁波样板”。

当然,在这背后,离不开保险机构的助力。据中国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邵利铎介绍,中国人保健康作为我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2015年,公司承保了国内第一个长期护理保险业务。2016年开始全面参与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商合作”的服务合作模式。

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健康已在全国15个省29个地市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40个,服务覆盖参保群众超1300万人,累计支付护理待遇近30亿元,极大改善了失能人员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from clipboard

长护险的推行,缓解了很多家庭的压力。不过,就目前来看,试点7年的长护险依旧存在不少短板。

邵利铎坦言,长护险仍存在制度标准不统一、筹资和待遇差异较大、城乡统筹发展不够、各方政策联动不到位、护理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挡在长护险继续前行路上的主要障碍。

众所周知,我国长护险运作模式是“医保资金+自缴费用+财政补贴”,即试点城市按一定比例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拨资金到长期护理保险账户,居民再自缴一定费用,省、市财政也进行保费补贴。该账户由商业保险机构运作,同时引入专业护理机构提供床位或者上门服务,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费用。

保险机构的参与,虽然缓解了医保基金很大的压力,但作为一项要覆盖全民的制度,就目前来看,可持续性动力仍然不足。尤其是在老龄化加速、出生率降低的当下,普惠更多人的同时,医保基金则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或许有人说,商业长护险可以来分担一下,但现实是商业长护险的力量非常弱小。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业长护险保费为132亿元,仅为同期健康险保费的1%。因此,就目前的长护险发展来看,还是主要依赖国家层面。

此外,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失,也是一大短板。目前,我国失能人员数量超过4000万人,如果按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而根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为6819个,护理服务人员数量为30.2万人。不难看出,护理人才队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就如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所说,医保只有与医疗高质量发展相向而行、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共同目标。同样,长护险与长期照护服务也需要协同发展。

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长护险在努力发挥其效能,前路漫漫,需要汇聚更多力量。

阅读排行榜

  1. 1

    安心财险拟入“豪门”?国发集团“相助”,国资转化进行时!

  2. 2

    永诚财险股东接连求转让,“电力系”二次挂牌!新20年何以求稳?

  3. 3

    中信保诚变局:总裁轮换,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转型趋势?

  4. 4

    海保人寿“新五年”:总裁请辞,留任专抓“合规与风控”为哪般?

  5. 5

    上市险企首季保费“放榜”:跳出“规模论”,更应看什么?

  6. 6

    监管投石引路!让市场发现新能源车险的进击之道!

  7. 7

    从年报看上市险企投资“路线图”!利率在走低,险资如何布阵?

  8. 8

    从一季度银保涨跌,看“报行合一”引发的阵痛!增速下行,价值能否上行?

  9. 9

    经历三年考验,蔡强告别太保寿险!“长航行动”续航,谁接棒?

  10. 10

    车险再整顿:监管倒逼,险企施压!“返现”面临顶格处罚!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险企扎堆布局,有高端社区入住门槛达1888万

  10. 10

    新能源车保费高增长B面:“三高”难题亟待破解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