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周评 | “普惠健康保”在京横空出世!“低价短期”为何这么香?

  • 2021年07月25日
  • 15:05
  • 来源:
  • 作者: 玖亓校长

7月26日,由北京医保局和金融局“指导”、五大险企承保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将开放投保。


这五大公司包括太保寿险、人保财险、泰康养老、平安财险、国寿财险。中国银保信提供技术支持。


来势汹汹。


“北京普惠健康保”,胜过绝大多数同类“惠民保”产品,甚至是商业保险。但作为2.0版惠民保,它依然面临着内卷的陷阱。


低价保险产品,真是保险的方向吗?




惠民保2.0来袭


2020年,可谓“惠民保”的元年。全国遍地开花,风头一时掩盖了百万医疗险。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即“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


北京2020年也推出了“京惠保”,一年保费79元,对应最高200万元的保障,百万人投保。


相比2020年的“京惠保”,作为同城竞品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对前者形成了“碾压”。仅仅195元的保费,就撬动了高达300万的保额,而且将医保内、医保外和特定药品全覆盖,投保门槛低到没有门槛,只要是北京医保的参保人群即可。


比如,“京惠保”不能保障医保外费用,特药只有区区17种,而“北京普惠健康保”达到了100种。还有,“京惠保”对既往症不赔,“北京普惠健康保”则可保可赔。


花开两朵,另表一枝。


4月,上海强力落地的“沪惠保”,参保人数达到739万人,参保率达到38.49%。只要一年115元,不限既往病史、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医保卡余额直接缴纳保费,累计保额超过200多万元。


“沪惠保”的保障范围不如“北京普惠健康保”,但前者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动用医保个人账户。这是一个强相关,在更早时候的“深圳版惠民保”,也是半强制地从医保个人账户划拨。


“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沪惠保”,可以视为“惠民保2.0”,相比2020年同质化严重的“惠民保”产品,脱颖而出,尤其是前者,更是让业内发出了要干掉百万医疗险的惊呼。




逼宫“百万医疗险”?


像“北京普惠健康保”这样的“惠民保2.0”产品,会把百万医疗险逼到市场角落吗?


有难度,但既然问题提出来了,说明两种产品的交集在增加。


“惠民保1.0”与“百万医疗险”差距明显,前者虽然保费极低,但保障范围也有限。而“百万医疗险”,医保内外都是100%报销,更低的免赔额,而且医疗的增值服务多。


但2.0版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确实摸到了“百万医疗险”的下沿。关键是投保门槛低,这会分流走一部分既有的百万医疗险客户,因为性价比对短期健康险用户影响很大。这个产品定位更加清晰,覆盖更加广泛,目标客户更加精准,是个很好的alternative。


“北京普惠健康保”与“百万医疗险”相较,前者的优势在于前端开口宽松,后者的优势在于后端保障更全。身体健康、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更适合买“百万医疗险”,因为后者毕竟保障更全面。毕竟,只有贵这么一个缺点。


购买商业保险困难的带病体人群,“北京普惠健康保”不啻于天上掉下的馅饼。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激情过后,产品进入长期精细化运营阶段,压力就会浮现。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万能公式。保险市场也是如此。想着一个产品就可一劳永逸地解决保险需求,说到底还是不了解保险。


因此,“京惠保”也好,“北京普惠健康保”也好,始终面临着产品如何长期经营的问题。




内卷背后的思考


“惠民保”的特点,就是低保费和高保额,以及低投保门槛,将下沉市场、或长尾人群、或五环外流量激活。


这部分人群,医保(含大病医保)并不能对冲他们对未来医疗支出的焦虑,但同时,他们也不愿意为商业保险支付更高的费用,所以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惠民保”,就一飞冲天了。


但从“惠民保”走红开始,争议也就不断。惠民保的商业逻辑,是否可靠?如果将时间拉长,形成带病体驱逐健康体的“柠檬市场”的风险始终存在。当然,“惠民保”提高了免赔额,另一方面,提供“惠民保”的保险公司,看重对接医保的数据增值,愿意不赚钱甚至接受赔钱。


银保监会一直担忧惠民保的可持续性,为此专门发文规范,强调保险公司按照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和市场化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保障方案。


无论是“惠民保”还是“百万医疗险”,都是低价的短期健康险,短险需要长期做,费率与财险看齐,以此来吸引下沉市场。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性价比是一个“不可能的三角”,不会同时满足价格、功能和可持续性,因为这三者彼此之间有张力,价格便宜,功能就会减配,甚至不可持续。反之亦然。


保费上涨和理赔争议,是“惠民保”的大概率事件。野蛮生长的“百万医疗险”,也没能逃过这一窠臼。


低价保险产品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市场需求相呼应的。医保对大病覆盖有限,高杠杆、高性价比的医疗险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低价保险产品,护城河只是低价,则必然要面对内卷的纠缠。


如果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形成更细分服务和增值服务,只是靠补贴抢占市场,要么涨价,要么崩溃。


2021年,保险业遭遇“至暗时刻”,保险不好卖了,成为人们讨论的核心话题。事实上,高价值的个险不好卖,低价保险如“沪惠保”,却是卖疯了。低价保险产品造成“挤压效应”,但低价本身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倒逼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压力。


“惠民保”这种简单划一的产品,终究是保险市场供给不足、不够细分的权宜之计。保险,需要更丰富的产品,而不是更简单的产品。


阅读排行榜

  1. 1

    四次更名!富通保险变身“周大福人寿”,誓言创造超越保险的价值

  2. 2

    险企“换帅”风潮:因应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3. 3

    安心财险拟入“豪门”?国发集团“相助”,国资转化进行时!

  4. 4

    永诚财险股东接连求转让,“电力系”二次挂牌!新20年何以求稳?

  5. 5

    中信保诚变局:总裁轮换,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转型趋势?

  6. 6

    海保人寿“新五年”:总裁请辞,留任专抓“合规与风控”为哪般?

  7. 7

    上市险企首季保费“放榜”:跳出“规模论”,更应看什么?

  8. 8

    监管投石引路!让市场发现新能源车险的进击之道!

  9. 9

    从年报看上市险企投资“路线图”!利率在走低,险资如何布阵?

  10. 10

    从一季度银保涨跌,看“报行合一”引发的阵痛!增速下行,价值能否上行?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仅一家净利润增1%,A股上市险企的一季度有多难?

  10. 10

    7%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险企扎堆布局,有高端社区入住门槛达1888万

关注我们